首頁最新消息行事曆攝影畫廊電子賀卡討論區台灣台福教會一覽表聯絡我們




台福總會
    文明的沖突與合作 (2)
 

教育中心

 

楊 深
5/30/2006


首先應當承認,亨氏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的部分現實。縱觀近現代的世界歷史,世界政治經濟斗爭至少經歷了三次主題轉換。第一次,從法國革命時代興起的近代民族主義導致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此後歐美強大的工業化民族國家即帝國主義列強在世界上建立起各自的殖民帝國。然而,隨著民族主義的傳播、各殖民地和保護國人民的普遍覺醒,爭取民族獨立和收回國家主權已成為世界潮流,最終導致殖民帝國在二戰後逐步崩潰。在這個歷史時期,民族斗爭是時代的主題,各民族尤其是被壓迫民族所爭取的理想目標是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平等。第二次,西歐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經過俄國的十月革命和二戰後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最後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斗爭則主要是出於民族利益的矛盾)之間的對立和斗爭。在冷戰時期,意識形態對立和階級斗爭成為時代的主題,無產階級的斗爭目標是消滅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實現社會平等。此時,無論國家之間還是各國國內首先是以階級為標準來劃分陣線的,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內的工人階級及其代表(工會、社會主義政黨)結成聯盟,共同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及其統治階級,而第三世界則搖擺於這兩大對抗集團之間。第三次,蘇聯和華約的解體及其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的劇變結束了上述局面,世界上發生的新的斗爭有許多已經不能僅僅用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來解釋,這些斗爭開始具有比較明顯的文化和宗教斗爭的色彩,文化和宗教的差異與認同開始影響到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社會集團的分化與改組,前南斯拉夫的分裂和宗教戰爭就是明顯的例子,這預示著文明斗爭有可能成為新時代的世界政治的主題。亨氏敏銳地覺察到時代風雲的變換,因而提出文明沖突論用來解釋世界政治中新的發展趨勢。面對當今世界的新局面,我們不應抱殘守缺,簡單地把文明差異或宗教差異還原為階級差異或民族差異,固執於過去的殖民思維或冷戰思維,拒絕研究當代的新鮮事實,以致面對新現實而不知所措或舉措失當。然而,我們也應當承認當今世界中仍然存在著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它們與文明斗爭交叉存在,只不過它們的重要性比過去有所下降,但要注意不能因為強調文明斗爭就將它們放逐到我們視野之外的盲區。


 
台宣代禱事項/每週電子報

台宣教會園地

各教會週報


9382 Telstar Ave., El Monte, CA 91731    Email: cting@efctmc.org    Powered by Web4Jesus (W4J)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