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明: 近代基督教在華出版物的傳播狀况(五之二) (2)
1/15/2006


派推銷員。教會在中國創立以來,常派人游歷各處,兜售書刊,其效果遠比門市銷售效果爲好。如廣州浸信書局用有100餘人,沿街兜售書籍雜志。基督複臨安息會所辦的機關報,通過其“挨戶兜銷部”每期可銷出8萬份 。

在販書活動中,自願用業餘時間從事這項活動的教友日益增多,宣教師們認爲,這是一種最有效的販書方式,“在這項活動中許多教友都受到了爲教會服務的直接激勵,同時增加了這種‘愛’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莊嚴性。”

還有人提出,“暑假時,學生回家無事的多,如果熱心服務社會代售教會書籍,亦是最好的法子。” 爲了保證推銷聖經取得良好效果,英美聖經會對所雇傭的書報推銷員給以《聖經》知識訓練,讓他們爲購買者講解《聖經》。付給這些專職推銷員每人每月2.5元至5元的工資 。

旅行布道售書。這種方法與派推銷員的不同之處在于,是由布道員或傳教士在布道時售書。據教會統計,20世紀初葉,有大約由60到70人組成的12個以上旅行布道團,被派往中國各邊遠地區去深入進行福音傳播工作,去推銷宗教印刷品。這些布道團訪問了上百個城市和上千個鄉村,在各省開展深入細緻的布道工作。

“他們銷售或散發了大量的基督教書籍,通過布道或家訪把福音帶給幾十萬人。” 美華聖經會的幹事曾到各地做分發《聖經》的工作,得到了傳教士的幫助。這些傳教士時常作長途旅行布道,每次達數星期之久,經過數百處的鄉村,被稱之爲“聖經會推廣《聖經》的最好的同工”。

1936年時,受薪的售經員已有115人,義務售經員與襄助推廣聖經事業的傳教士中有外國人167名,中國人381名。“他們于旅行布道時,亦多利用火車、汽車、飛機等進步的交通,自東祖西只費數小時可達。” 值得一提的是,孫中山也曾參與過售書活動。據美國喜嘉理牧師回憶,1884年孫中山曾邀請他和一位英國人去香山縣一游,“未行之先,餘等置備福音書若干,擬于途中分售于人,道經澳門,銷售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