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明: 近代基督教在華出版物的傳播狀况(五之二) (1)
1/15/2006


二.圖書發行工作

在中國,普通民衆的文化程度很低,許多人不識字,對基督教書籍感興趣的也不多;基督徒占總人口數不多,且分散在各地。所以用西方國家售書的方法去推銷教會書籍,是難收實效的。爲此,各基督教出版發行機構采取了許多方法發行圖書:建立代銷點和門市部。

廣學會(其前身名同文書會)一開始就注意到發行工作,在其組織章程中提出:要在上海設立一個發行中心,幷在十八個省會和主要城市,香港,以及海外其他商業中心如橫濱,新加坡、檳榔嶼、巴達維亞等地,儘量設立一些代銷機構 。

廣學會初時沒有設售書局,其書籍主要交由上海美華書局及申報館經銷。後來出版書籍漸多,銷路也增加,它的分銷處也隨著增多,如上海申昌書畫室,格致書室均代銷該會書報。

其它各省的《申報》分銷站和教堂等,都有廣學會書刊出售。如與革命黨人有聯繫的基督徒左鬥山在廣州雙門底開設了一座聖教書樓,“左篤信新學,而病重聽,有大聾子之稱,凡屬上海廣學會出版之西籍譯本如林樂知、李提摩太所譯泰西新史攬要,西學啓蒙十六種,萬國公報等類,皆儘量寄售,實爲廣州唯一之新學書店。”

左還于衛邊街租一大厦,名曰“大光觀書樓”,陳列古今中外圖書及新舊約聖經,供人觀覽 。到1893年,廣學會已在北京、瀋陽、天津、山西、南京、烟臺設立了出售出版物的分支機構 。1897年自設書局一所。

至1899年廣學會在滿洲、直隸、山東、陝西、四川、湖北、江西、湖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西、廣西開設的主要門市部達34個 。

但從總體上看,教會所設書店不多,故1922年基督教全國大會上提出:“應設教會售書店。如今教會書店,約有十處大地方,已經設立。除此以外,亦有二十處分銷,此等書店,似嫌太少。以中國而論,應當有幾百或幾千售書場所才好。”

郵寄。在當時全國書刊購銷網絡不健全的情况下,郵寄是圖書發行的重要渠道之一,一般教會出版發行機構都開辦郵購業務。

但此方式受政局的影響較大。在三年解放戰爭期間,交通受到戰事的影響,一位基督教出版界人士說道:“許多邊疆省分的讀者,爲了要迅速地收到他們的靈糧,對于我們出版的書報,均以先睹爲快,故來信時往往注明要我們航寄。但每逢寄書時,常常接著郵局通知某處某處因時局轉變不通。戰局愈益擴大,就連寄遞小包印刷品也成問題 。

集團購買。國內外教徒常常個人或集體出資購買教會出版的書刊,贈送給教友、學校、機關或軍隊。如廣學會有不少書就是教徒捐款購買後散發給科舉考生的。在華東,有兩處教堂向美華聖經會定特製《聖經》490部,供教友來教堂禮拜時用,或分贈貧窮的教友 。

有一位國民黨要員張之江,從1925至1931年向美國聖公會訂購約5萬部《聖經》和《新約全書》,共支付了4萬余元銀元。在《聖經》上刻有張之江的題詞“此乃天下之大經也”。這批《聖經》是分發給國民黨的士兵閱讀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廣學會出版了《泰西新史攬要》,上海招商局的職員合購了100部,分贈他們的戚友,把西方的文化,傳到內地去 。

爲顧客立賬。有的出版機構采取爲顧客立賬的辦法,以方便購書。如廣協書局設有活期款,“凡顧客欲用本局活期存款之法,一切章程悉照銀行活期存款即行登記,列爲特別顧戶”。顧客隨時購書,由存款內支付,免去了零星往返郵費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