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剝奪孩子們的出生地尊嚴

丁果
10/15/2006


在加拿大,不,在整個北美,最有法國風情的大都會當然是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

在這個夏天的九月底,我帶著12歲的兒子,來到這個世界第二大的法語都會。對我來說,是一個飄洋過海,來到加拿大定居的移民,來到心儀已久的城市,不是朝拜,但卻是一圓走馬觀花的夙願;但對出生在溫哥華的兒子來說,則是來尋找這個國家的發源地,這種歷史的尋根,與他將來可能去中國尋找祖先文化之根的意義雖然不同,但卻是不可缺少的一課。

然而,當周圍的朋友知道我花將近每人八百加元的機票費,還有可觀的酒店住宿費用帶孩子去蒙特利爾,就覺得很不划算,說為何不帶他回去上海北京?

許多華裔父母,總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的出生地,不管是香港上海還是臺北,都自然是他們下一代的出生地和祖國,因此,在溫哥華出生的孩子,許多人到了青少年時代,都沒有踏足過多倫多,蒙特利爾,還有首都渥太華,但對亞洲的大都會都知之甚詳,如數家珍。顯然,第一代移民的家長們,並沒有尊重自己孩子的出生地尊嚴,國家尊嚴,這對他們的身份定位和自信帶來了不少的困惑。

我一向理解,第一代移民,有許多歷史的包袱,他們的移民理由及目的也各有不同。因著語言的障礙,他們沒有辦法從深度和廣度去瞭解這個移居的國家,從而也產生不了深厚的感情,其關注的焦點,仍然在亞洲,在祖國,兩岸三地的一舉一動,他們都興奮追逐,甚至瞭若指掌,但對身邊發生的大事,常常相當麻木或者一知半解;由於思鄉情切,他們在孩子暑假寒假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帶孩子們回去,美其名曰讓他們不要忘本,要有尋根意識,但實際上還是犧牲和剝奪了孩子們巡遊加拿大和北美的機會,無形中剝奪了他們瞭解出生國家的權力,滿足父母們“剪不斷,理還亂”的亞洲情意結,這真的是很不公平。

我們常常說,亞洲的父母最願意為孩子做出犧牲,但是,就在暑假寒假旅遊地的選擇上,我們看到亞洲父母所謂為孩子們做出犧牲的“虛偽”,因為他們對孩子出生尊嚴的漠視,對孩子出生國家的漠視,正體現出家長們是按照“我情,我思,我想”的模式來教育孩子,而不是給與孩子們自由的選擇空間,這當然是自私。

我們只要按照常識想一想,如果我們的孩子在第一代移民家長的“薰陶下”,連自己的出生地和出生國家都不當回事,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怎麼會有主人翁的意識?

同樣,他們又怎麼能夠對父母的出生地有真正的尊重呢?說到底,他們最後是加拿大人也做不好,中國人更做不好。這不是父母害了孩子嗎?至少,我希望我的兒子,對這個養育他的國家和山水土地,有一個完整的地理上和歷史上的認識,至於將來他會選擇怎樣的國家忠誠,是他的自由。兒子也很興奮,平常在課堂上學習的法語,如今可以在蒙特利爾的街頭一試,平常在社會學習科目中讀到的加拿大政治中心渥太華國會山莊,在加拿大國家起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聖羅倫斯河,如今可以親眼目睹,那是多麼的精彩!

我一直認為,愛國主義不是洗腦和狂熱的意識形態灌輸,而是一種親切和自然的認同,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自信和融入就源於這種認同!


相關訊息
馬利亞反復思想(耶穌外傳)(三)
個人主義盛行的幾個特點﹕
穿越千古的陽光
《2006年10月14--20日網上崇拜》 (1)
網上主日學: 哥林多前書3:12 -- 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