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人生下半場 (1)


蔡佩芬
8/4/2004


當你抵達人生高峰時
女人在二三十年的職場打拼之後,也許已經相當有成就,丈夫事業也非常成功,這時,孩子們也已進入名校就讀,這是一幅多麼叫人稱羨的現代成功家庭版本。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反而會帶著極大的失落感,有「難道人生不過如此」的感嘆?錯愕之中不知道如何規劃人生下半場。
美國一位著名的電台總監Bob Buford,寫了一本有關中年危機的書「Half Time」,中文譯本命名為《人生下半場》,是美國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極力推薦的一本好書,他稱此種症狀為「成功恐慌」,是當一個人在上半場已經達到人生的高峰,像是走在十路口,需要決定人生另一個基本的關口,Buford相信人生的後半段可以比前半段更美好,而先決條件就是,你需要花時間想清楚,你想用後半段時間做哪些事情。在《人生下半場》中,Buford將焦點放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也就是在這個「中場」時間,是人生身心甦醒的機會,此時應調整規劃未來,讓人生的下半場能發揮得最完美、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為了幫助讀者經歷身心靈的更新,Buford提出幾個問題,建議讀者自我省思:
1. 「我的專長何在?」
2. 「我想做哪些事?」
3. 「甚麼事對我最重要?」
4. 「我希望後人記得我的哪些方面?」
5. 「我心中的美好人生有何特點?」
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
三年多前,外子蒙神呼召,決定放下工作,搬到聖荷西來念神學院時,有很多好朋友都不能了解,一個已經四十多歲的人,為什麼要辭掉教職,離開一個舒適熟悉的環境,陪著老公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新環境,重新適應學生的新生活﹔老實說,當時若不是老公很確定這個新方向,全職服事神服事弟兄姐妹是他一生所嚮往的目標,我們說不定到現在還在猶豫,這人生的下半場到底要如何規劃﹔我想每個在人生中場的人,都得誠實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覺得我的人生有意義嗎?」人可以好活也可以歹活,日子可以是天天難過天天過,但是,人到底是為什麼活在這世界上,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呢?
換跑道重新出發
記得在初一的體育課時打了生平第一場籃球賽,因為絕大部份的同學都跟我一樣,大家都不太熟悉基本步伐及規則,所以場面就有點恐怖,比較像是在賽美式足球,硬是你撲我、我撲你的,反正只要想辦法不要讓對方的球進籃就是了,因此一直賽到下半場,雙方得分都掛鴨蛋,說時遲那時快,突然我隊隊長神勇地將球投進籃,大家都欣喜萬分,誰知裁判卻吹哨判對方得分,原來我們大夥兒因球「搶」的太激烈了,都沒搞清?nbsp;藹琲洩p,跑到對方的得分區去投籃,終場我們以二比零引恨敗北,這是我一生的第一場籃球賽,也是最難忘的經驗,從此以後每逢賽球,我都會先搞清楚是否目標是正確的,否則就會白忙一場。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倘若人生目標訂得不正確,雖然一生努力不懈地經營,其結果可能就像投錯籃一樣的徒勞無功,人生會是一聲歎息、像是夜裡的一場夢,人生像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來去了無痕,這樣的人生有甚麼意義呢?
人生還有更好的東西在等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