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2月28日有聲靈修
2/28/2018


二月二十八日 活水

一個人生某國中,他便表現著某國的風度,人一看見就知道他是某國的人,因為他的頭髮、他的眼睛、他的鼻子、他的口、他的面貌、他的體格、他的言語、他的性格、他的動作、他的服裝都把他表明出來了。

我們是天國的子民,有了基督的生命,許多事上也都與眾人不同,也會流露出天國子民的風度,人一看到便知道我們是天國的子民,是屬神的百姓,與世人不同。

主的使徒跟隨主有幾年的工夫,就處處帶出主的樣式來,當主釘十字架的時候,彼得懼怕,想隱藏自己,有一個使女前來說:「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就對別人說:「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還有一個人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彼得無論如何隱藏、裝假,人總是能看出他與耶穌有關係;這件事雖然是彼得的失敗,從另一方面說也是彼得的樣式被人認出是主的門徒。

彼得、約翰為主作見證的時候,人見他們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徒4:13)保羅也是披戴了耶穌基督。他說:「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1:20)「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借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後2:14


二月二十八日 活水二

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問祂說,怎能有這事呢。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麼。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約翰福音3:7-12)

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尼哥底母因為不明白就產生希奇。他為什麼希奇呢?在舊約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中,從來沒有聽見這重生的道理,所以他非常希奇。若是舊事就不希奇了。所以主耶穌說:「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重生不是玄妙的道理,是實際的真理。尼哥底母仍然不明白,主耶穌就用比喻啟發他暗昧的心,主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靈生的也是如此。」靈像風,因為風是看不見的,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在尼哥底母的時候也不曉得。當然主耶穌是曉得的,主知道風的由來和去向,因為萬物是借著祂造的。尼哥底母卻不知道,所以主說:「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靈生的,也是如此。」聖靈如何重生人,是人不知道的,但是真確的事實,和颳風一樣。(到五旬節的時候,聖靈降臨像一陣大風經過,來到門徒所在的屋子,靈的經過要像風一樣,這是事實。)在舊約也常以風比喻靈。(結37:8-914)。尼哥底母應當懂得了,但是他仍然不明白,就又向主說:怎能有這事呢?」主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入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麼?」以色列的先生應當懂得靈如風的事,但他不明白。主耶穌不是諷刺他,是要進一步啟發他。主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主又用了「實實在在」一詞叫尼哥底母知道主耶穌的話都是誠實的見證,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尼哥底母不明白主的話就一直在希奇主的,話。他用了「如何」、「豈能」、「希奇」懷疑的態度來領受主的真理,所以主又用了懇切的話實實在在的說:「我們所說的是我們所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主耶穌指責尼哥底母不能接受袍真實的見證,就是神的國,和進神國的真理與重生之道。

主耶穌因為尼哥底母是知識份子,講的略深一點,他依然不能明白,正如主所說的: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11:25)


二月二十八日 活水三

信主的人肯赦免仇敵的時候,他的裡面要有屬天的平安。不肯赦免人的時候,心裡有仇恨在心中,所傷害的先是自己,若是把仇恨化為力量更是可怕,不論是在言語的爭論或是在行動上的對打,都是先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事情就愈演愈烈。這還不夠,撒但要趁著機會進入人的心中,加深入的仇恨,因小事造成大問題,一這樣的事也不少見。

信徒遇到仇恨的事,要先從自己作起,以赦免的心情對待對方,使自己裡面先得釋放,這樣你的態度要立刻和藹,你的聲音也立刻好聽,你消失了怒氣,你忍耐了仇敵,仇敵若是有良心的人,他會變成你的朋友。即或你的仇敵仍與你為敵,那就要聽憑神的審判了。

我們有了和諧的心,主也要聽我們的禱告。禱告首先是要有信心,再就是有愛心。因為我們在新約之下,不在舊約之中。舊約的律法中神准許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到新約的時代就不同了。主耶穌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5:43-45)

你的心如何,別人不知道,你自己知道。你心中有仇恨叫你很不好過,就求求神賜你力量,消除你裡面的仇恨,你以下的禱告神就要垂聽,赦免你的罪過。在新約之下不赦免人的過犯,也是罪中之一。叫人氣忿的事是很難免的,雖然不是你欺負人,是人欺負你,這就是我們應當得勝的時候,用神愛的時候。

保羅也是如此教導我們:不要以惡報惡」「不要自己伸寃,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寃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12:1719-21)


二月二十八日 喜樂的心

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針對著現今世界的光景,主耶穌宣告說:「我。」這句話與前一句話形成尖銳的對比。祂表明自己與祂的對手這世界的王乃是勢不兩立的。因著十字架,因著主的順服以至於死,因著祂這粒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24節),這個被恐懼、奴役所轄制的世界,將因著其驕傲的統治者被打倒,而得著釋放。

隨著基督的復活,有一個嶄新的公義王權誕生了,其特徵是,人們心悅誠服地效忠擁戴這位君王。他們的心被慈繩愛索牽引,願意離棄這個在審判之下的世界,而投向人子耶穌。祂被舉起來,為人受死。就因著祂的受死,祂被高舉,統轄萬有。


二月二十八日 靜夜亮光

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裡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列王紀上1716
請看上帝的愛是何等信實!這位婦人有每日生活所需,她要在饑荒期間喂飽自己和兒子。現在,她還要供養先知以利亞。雖然需要倍加,但是她的食物之供應源源不斷。每天,她從同一個壇中取面作餅,但是每日留在壇中的面並沒有減少。你同樣也有每日所需,因為你經常有需要,你可能擔心有一日壇中的面會用罄,瓶裡的油也會滴幹。盡可放心,根據上帝的話,這事永不會臨到你。縱然你比瑪土撒拉更長壽、縱然你的需要如海灘的沙一般多,上帝的恩典與慈愛將維持你一生所需,永不缺乏。在這位寡婦所經歷的三年之中,天上從未出現一片雲,星星也從未眨眼掉下一滴露珠在這邪惡的世上。饑餓、荒蕪與死亡使得大地變為淒涼的曠野。但是這位婦人因有充足的口糧常常喜樂。你也會有相同的經驗。你將見到罪人因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希望破滅。你也將見到驕傲的法利賽人,因將希望建造在沙上而自信崩潰。你甚至會見到自己的計畫毀滅枯萎了,卻能在救恩的磐石中尋得防禦之處。


二月二十八日 荒漠甘泉樂侶

萬口歡唱

你們應當……常常以頌贊為祭,獻給神。(13:15)
一個傳道人,在鄉村工作;某天晚上,無意之中走進了一所又暗又髒的小屋;他聽見屋隅發出微弱的聲音問說:「是誰?」他點了一根火柴,從火光中看見了地上的缺乏和痛苦,天上的喜樂和平安-一個黑人的老婦人,臥病在床。患著風濕症,痛苦異常;可是她仍頂平安、頂喜樂。那時正是最冷的二月,她沒有燃料,也沒有糧食;沒有燈光,也沒有伺奉的人。她所有的,只是倚靠神的信心。人生的痛苦,在她身上都齊全了,一點也沒有甚麼可以叫她快樂的了,可是她仍舊能夠發出「哈利路亞」的讚美來,好似一無缺乏和病痛一般。
她真是「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4:8-9)馬丁路得在他的病榻上頂痛苦的時候,仍不住的讚美和感謝,並傳這段資訊:「這些痛苦和困難,很像排字人所排的鉛版;現在看上去,字是反的,也讀不出甚麼意義來;可是等到鉛版印在紙上,我們就看得頂清楚,而且亦明瞭其中的意義了。今天我們所受的痛苦,果然解釋不通,但是到了那一天,我們就會明白的。」保羅、馬丁路得和那位老婦人,都是我們的好榜樣。

 

萬口歡唱
O for a Thousand Tongues to Sing

哦,千萬口舌齊歌唱,讚美救主我神,

讚美我主榮耀的王,讚美救主恩深。

哦,我的神慈愛的主,賜我力量傳揚,

走遍地上世界各處,宣揚主名榮光。

耶穌聖名能除畏懼,能安慰我愁煩,

罪人聽見好像音樂,主是生命平安。

耶穌能消滅罪權勢,使罪人得自由;

主寶血能洗清罪漬,主寶血為我流。

耳聾的人來聽主言,啞吧讚美主名;

瞎眼的能看見主面,瘸腿跳躍歡欣。

 

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1788)和華茲(Isaac Watts, 1674-1748)是英國教會中最偉大的聖詩作者。前者被稱為「詩中之聖」,後者被尊為「聖詩之父」。每一個詩人的詩歌,都有他獨特點。查理的聖詩是表達他個人在主前的屬靈經歷和靈感。他一共寫了六千多首聖詩,是福音聖詩的先鋒。
查理出生傳道人家,在十九位弟兄中,他是第十八位。初生時,身體衰弱,反應遲鈍,直到五歲才一鳴驚人、他有超人的智慧和記憶力。他雖然生長在物質貧乏的家庭,但他母親管教嚴厲,從小就教導他們禱告及背誦聖經,並訓練孩子們自理,八歲時隨長兄赴倫敦就學,名列全校第一,自此他靠獎學金完成學業。

在他就讀牛津大學時,一度曾遠離主,偏行己路。他的哥哥約翰(John Wesley)前來規勸,兩人發生衝突,不歡而散。事後他再三省思,並在神前尋求,終於徹底改變。他與一群友伴在校中成立「衛理」團契,是為衛理公會的前身。
查理為慶祝他屬靈生日周歲紀念,於1738521日作了這首十八節的詩,命名為「歸主周年」,同年他遇到一位莫拉維亞(Moravian)宣教士浦彼得(Peter Bohler),他對查理說:「如果我有一千個舌頭,我都要用它們來讚美主。」因此查理就把這首詩名改為「萬口歡唱」(O For a Thousand Tongues to Sing),並由其兄將它改為十一節。這是衛理宗派第一首流行的聖詩。

 

中英文聖詩集參考
英文歌名 O for a Thousand Tongues to Sing

頌主新歌(中英) 210
教會聖詩   107
生命聖詩   79
新聖詩    65
歡欣讚美   21
聖詩     94
讚美     28
恩頌聖歌   87
頌主聖詩   53

注:「歡欣讚美」詩集為英文版,原名是 Celebration Hymnal


相關訊息
2月27日有聲靈修
2月26日有聲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