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弟兄的業餘愛好是閱讀,他每天除了上網搜尋資料,還閱讀許多中、英文報紙和雜誌,但是基督教雜誌卻不在他的閱讀範圍。當我問為什麼時,他似乎從來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猶豫了一下說,因為這些雜誌是給福音朋友讀的,對他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像陳弟兄這類的基督徒為數量不少,他們每天閱讀大量的資料,甚至幾份報紙、雜誌和書籍,但卻不會主動去讀基督教的雜誌。我特別詢問從事文字事工的基督徒同工對此事的看法。他們除了表示無奈外,還表示一份雜誌或報紙無法吸引所有的基督徒,這些知識分子型的基督徒並不是他們的讀者。 或許這些文字事奉者的看法是對的。但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這些基督徒大多是教會的執事、長老,也是許多基督教機構的負責同工,更是文字事工的主要奉獻者。如果他們不需要基督教雜誌,或是基督教雜誌不符合他們的需要,也難怪文字事工的財政容易出現赤字了。 有時候,這些基督徒領袖會勉強發表一些對文字事工的看法,認為文字的作品應該成為他們去探訪福音朋友時,作為傳福音的小冊子。我看見過一位基督徒長老到處分發某本基督教雜誌,但他卻從未讀過其中任何一篇文章! 大多數基督徒對文字事工的定位,都只把它當作傳福音的工具,換言之,文字作品只是教會的宣傳品。這種想法多少也影響了基督徒文字工作者,於是他們努力把雜誌辦成出色的福音小冊子。 當福音小冊越成功,離成熟基督徒的需要就越遠。另一位陳弟兄就表示,閱讀基督教雜誌不在他的日程表中,是因為他不感到有這個需要。 一位曾十分熱衷閱讀基督教雜誌的女性基督徒,在回答「為什麼現在不讀基督教雜誌」的問題時指出,基督教雜誌與現實有一段的距離。這段距離使她感到不真實。 她的回答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讀者流失的關鍵。今天我們身處的教會,並不像雜誌中所描述的一片平和,事工順利,而是充滿了種種的危機。《大使命》雙月刊第三十四期指出,今日華人教會面臨著七項危機,即工人職業化,長執雇主化,信徒旁聽化,教會死海化,神學知識化,信仰相對化,差傳觀光化的危機。但在基督教雜誌上,除了部分理性的文章談及這些危機外,感性文章則鮮少觸及這類敏感話題。當喜歡感性文章的基督徒從一本以基督徒為主的雜誌上,找不到與他身處的教會環境相似的經驗,又無法從中獲取他在教會中應用聖經原則的範例時,當然不會把雜誌作為他的首選讀物。相反的,喜歡理性文章的基督徒又嫌雜誌內的理性文章太過膚淺,不及痛癢。 即使是廣受歡迎的感性見證文章,也只反映了基督徒的部分靈性生活。我們只看到「約瑟式的見證」,而少見「亞伯拉罕式的見證」,即我們只讀真實得到神應許的見證,而少見到帶著神的應許死去的例子。只見到彼得得拯救式的神蹟(徒十二7-11),而少見保羅式無法去除身上之刺的例子(林後十二7-10),但後者的例子卻大量存在於我們的教會中。許多牧師之所以勞累萬分地關懷信徒,常是因為被會友們無法擺脫困苦的難處所累,我們卻無法從基督教雜誌中見到,這些雖然身懷一根刺,卻仍然可以榮耀上帝的見證。
當我問陳弟兄:「假如讓你負責文字事工,你如何讓像你一樣不讀基督教雜誌的人閱讀?」的問題時,他陷入了長時間的思考。 我们也把同样的问题向广大的基督徒提出来,希望能有一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