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成為美國最有效率的機構的秘訣(之二)
9/11/2006


救世軍被富比士評為美國最有效率的機構。按照救世軍的總結,秘訣就是讓每一元錢都發揮最大的效益。

羅伯特把這個秘訣總結為一個原則和七個法則﹕

一個原則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就不算是一個成功的人。

七個法則是﹕
(一)讓員工與企業有同一個目標。一般企業稱人事部門為人力資源部,表明人力是屬于企業運作的資源之一。但救世軍并不視人力為資源,而是視人力為上帝家里的成員,是兄弟姐妹。因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因此,救世軍的成員是一家人,救世軍的目標也應該是救世軍員工和義工的目標。

(二)建立一個響亮的品牌。許多企業和個人在捐獻金錢做某一件善事時,往往會先想到救世軍。原因救世軍以它高效率的工作和出色的成果贏得了人們信任。這可以用好樹可以結好果子來解釋。

(三)傾聽反應,不斷修正方向。許多大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呈現僵化,慢慢就會脫離市場實際,最後就有可能被市場淘汰。比如最近破產的專門製造一次成像照像機的“拍立得”公司,它雖曾經領導技術潮流,但最終還是被新技術潮流所淘汰。救世軍雖然是百年老店,卻能虛心聽取市場的反應,不斷修正方向,保持了機構的活力。救世軍把聽取人們的聲音擺到如此重要的地步,他們認為,上帝在人身上都有他特別的目的,因此從每個人來的要求和反應,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上帝對機構的要求。

(四)分擔責任,共享成果。救世軍認為如果他們對員工和義工的目標與機構的目標一致,他們就會分擔機構的責任,當然也應該分享機構的成果。正所謂一個人的財寶在哪里,他的心也會在那里。

(五)鼓勵創新,勇于進取。救世軍的成功表明,一個機構要保持生命力,不但要被動地接受變化,還要有系統地鼓勵員工們勇于創新,開拓新的領域。新酒不能裝在舊瓶子里,全新的思維,必然要有全新的形式表達出來。

(六)敢于冒險,從失敗中成長。救世軍的成長和擴張的每一步,都冒著失敗的風險,但他們總是仔細計算風險後,勇于冒險,即使失敗了,也從慘痛的失敗中總結經驗,再次出發。

(七)享受工作,喜樂常在。救世軍視員工為大家庭中的成員,是按上帝形象所造的人。因此,盡管大家的工作十分勞累,但他們總是想法讓人們可以享受到工作的喜樂。“因為上帝的國在乎公義和平和喜樂”。

“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來自新約聖經馬可福音第八章中耶穌對門徒的教導。救世軍把它作為他們“讓每一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原則,確實與眾不同。

人是按上帝形象所造,來自舊約聖經創世記第一章中,當上帝要創造人類始祖亞當時,說“我們要照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因此救世軍不把員工當作資源來看待,顯得與其它企業相當不一樣。

一個好品格猶如一棵好樹,獲得好成績,與結好果子一樣是自然的事。好樹結好果子,引自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七章中耶穌的話﹕“凡好樹都結好果子,唯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救世軍明白這個道理,故花大力氣建立救世軍這個響亮的品牌。

“你的財寶在哪里,你對心也在哪里”出自著名的登山寶訓,記錄在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六章中。救世軍讓員工享有整個機構的結果,他們對心就完全在機構上了。

上帝的國在乎喜樂,是使徒保羅在新約羅馬書第十四章中所寫的。原文是“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并聖靈中的喜樂”。因此救世軍將保持員工的喜樂作為準則之一,使他們的員工隊伍永遠保持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相關訊息
Workaholics Get The Day Off
楊檢察官: 謀殺意圖的轉移
心灵的渴望(3)
《2006年9月9--15日網上崇拜》 (1)
網上主日學: 哥林多前書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