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企業風雲: 把社會資本轉換為商業利益

朱易
7/27/2006


如果你能開這樣一個公司有多好﹕客戶自己儲存商品,然後客戶為自己的產品打廣告,做宣傳,找賣主,價錢談妥後,然後自己包裝,郵寄給另一位也是公司的客戶,而公司唯一要做的是替客戶收錢,并留下服務費,所有的產品,推銷和售後服務都由客戶來做。

這幾乎是夢一般的公司運作模式,不過有人把這夢做成了,而且不但做成了,還做大了。這個公司就是經歷了新經濟泡沫而未倒下的網上拍賣公司電子灣公司(EBAY).

電子灣的商業模式就這樣簡單。簡單到一般人也想得到,也可以試著去做。唯一不同的是別人失敗了,而它成功了。

許多創業者總是苦思新奇的商業主意,希望來個出奇制勝。但是大多數創業者最後還是一無所獲。如果有什麼秘訣可以使創業者從平凡的主意中獲取成功的靈感,那麼下面故事就十分有啟發性。

1998年才股票上市的電子灣公司所取得的成績,是任何一位想創業和發展企業的人的夢想。

電子灣公司在網路上提供一個虛擬的大型零售市場其品種多達一萬八千多種。2001年的總交易額為九十億美元,是整個電子商業消費額的20%,它的用戶分布全球十八個國家,用戶數在幾百萬之上。按電子灣的執行長梅格.懷特曼的說法,電子灣的市場可以擴展至一萬七千億美元之巨。幾乎是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公司銷售額的九倍。沃爾瑪花了足足半個世紀才成為全球第一大零售店,電子灣只花了幾年的時間, 而且還期望再有幾年的時間,它的市場會達到沃爾瑪的九倍!

只要稍微把電子灣與沃爾瑪公司作一個比較,就知道電子灣成功的不同凡響。沃爾瑪公司在全球有四千多家分店,共雇佣員工一百二十八萬人,使用中心信息系統和龐大的貨運卡車群和倉庫。沃爾瑪公司有高達一百六十億美元的債務。但電子灣公司不需要真實的店面,不需要倉庫,不需要運輸,不需要包裝,也不需要商品售後服務,沒有任何債務。沃爾瑪的營運邊際利潤為5%,電子灣公司2001年的邊際利潤為19%,而懷特曼相信,電子灣的邊際利潤在2005時可高達30%到35%之間,利潤額達到十億美元。

如果沃爾瑪是一匹零售業的好馬,跑在同行們的前面,那麼電子灣則是一匹少吃草的好馬,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會跑在沃爾瑪的前面。

電子灣的秘訣在那里?它如何可以在幾年內就練出了別人幾十年才能練成的功?

簡單一句話,電子灣的秘訣是把非商業資源,轉換成電子灣的運作資源,不但不支付一分錢,而且還可不斷累積這種資源。經濟學家把這種社會資源稱為社會資本。

商家們的夢想之一就是把這種不花錢的社會資本可以轉換為商業利益。但大多數時候,社會資本是商家的負擔。

舉例來說,消費者的社會關係是社會資本之一,但商家從這個社會資本并不能獲得好處。因為如果消費者滿意商家的產品和服務時,消費者僅會向二至三個朋友推薦,而一旦有什麼不滿意時,會向七個以上的人抱怨。這就是為什麼商家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在售後服務和允許退換商品的原因。

電子灣公司的成功之處是把這些令商家頭痛的社會資本變成不在公司資本報表上的公司資本,甚至整個公司的運作,都依賴于社會資本的應用上。因此公司的成本支出中有關倉儲.運輸.產品宣傳,售後服務的支出,就由社會大眾支付了。而這些成本是一般企業要運作必須支付的成本。也難怪在整個新經濟成泡沫後,電子灣是少數幾家能在華爾街繼續被看好的企業之一。

電子灣可以打敗經濟泡沫和經濟衰退兩大怪獸,而繼續成長的絕招就是它使用了免費的社會資本,從而在成本上比競爭企業有了優勢。

相關訊息
網上主日學: 哥林多前書 第一章十到十七節 (1)
Once a Dropout, Now a Preventor
新聞焦點: 道成网路--虛擬教會与現實一樣真實
企業主的性格與企業行為 (1)
新聞焦點: e-vangelist ---- e-福音傳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