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不只是某個人越倒越勇

曾慶華
10/13/2006


倒扁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但阿扁自己再三重聲「阿扁絕不會倒下去,也絕不會失志」,「再大的困難,我會忍耐,再大的攻擊、抹黑,我會堅持下去」;因此,大家都說阿扁不會下台,大家更認為他是「越倒越勇」。

然而,不論在國內、國外都把阿扁越倒越勇的這種情勢,當成一個大笑話,它的確是現代另類笑話之一。

不過,不要覺得好笑;反觀我們生活的四周的環境、朋友,甚至包括自己又何嘗不是這種越倒越勇的情形。

筆者的一位朋友,多年前作生意失敗,欠下上百萬元的債務;周遭的人都知道他是由於大而化之、浪費、無計劃….等諸多明顯因素而敗北;但他個人並不覺得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失敗,越倒越勇的聲稱:「在那裡跌倒,在那裡爬起來」,自認為如果再給他一點時間、金錢,他就能東山再起,縱橫商場。至今,仍然是孤家寡人、孑然一身飄泊在人海中。

近日有一小消息,標題為:「牧師涉盗用公款」,内文大略為「台灣高雄基督教靈糧堂創堂廖姓主任牧師,動用建堂基金一干八百多萬元去投資而失利,現己去職。」,更妙的是這位牧師的辯辭:「他認為並無不法,因為所有的動機都是為了教會,不是個人。」

好像他個人為了教會,是一位背起了十字架,無懼的、大公無私的、越倒越勇的勇者,無視自己的失"德",大膽的站立在眾人面前。

為什麼人們都有類似越倒越勇、從不認錯的態度?

我想心理的因素大於事實的呈現的本質。因為,承認錯誤是一件多麼丟臉的事情,基於愛面子的心理,必然是堅持己見;既使是明白失敗的現實,也無法喚醒那心頭上迷失的誤區。

當一個人面對挫折,情緒與精神必然受到干擾,為了減輕心理上因超我與本我的衝突而帶來自我的焦慮、緊張與不安,就會採取一種心理防禦的手段;最常見的方式是不理會真象、真理、感情、環境,去歪曲現實,以及錯誤的批判歸罪於其他不相關聯的理由。

因此,在越倒越勇的事件之中,我們會看到許多奇怪的現象;諸如選擇性遺忘事件中的事實;不顧一切的否定造成事件挫折的原因;投射到客觀的因素而非自我意識造成的結果;無意識的轉移了對象或代替物上、用以減輕精神的負擔、取得心寧上的平安;過份妄自尊大,作為自己行為最大的支撐;相信自己是特殊的,只被少數同樣獨特的人士理解,過分的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擁有過分的權利感,來克服自我心理上的自卑感。

總而言之,越倒越勇的鐵人形象之背後,是一種連自己都無法面對的空虛與無助。

當我們對阿扁越倒越勇的行為發笑時,更應該拋棄越倒越勇常見負面的行為模式。並將失敗事件昇華為一種積極性且富建設性的心理防禦機制,讓我們自己常常能夠反省自我的軟弱與失敗,使我們的活動轉化為更高級,更為社會價值接受的行為;進而可能讓我們自己創造更高的期許與成功。

其實,就算回到人類老祖宗亞當、夏娃他們也不比現代人高明多少;當他們吃了禁果後,面對上帝的質問時;居然為了的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把責任推給上帝與魔鬼的化身「蛇」,也表現得越倒越勇,無視上帝的誡命。

綜觀而言,越倒越勇的行為常存在於人海眾生之中,也可算是人之常情,並不僅只是某個人越倒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