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心灵的渴望(6)

范学德
9/15/2006


人的渴望的无止境性,与人的灵性有关。人为万物之灵,这似乎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公理。但这个灵到底是什么?虽语焉不详,却很少有人争论不休,它就是所谓的道德心。凡人皆有恻隐之心,仁义礼智根于心。这个“道德心"又成为人兽之别。

正因为人有灵性,所以,追究天人之关系,就成了人生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天?什么是人?天与人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安身立命的根何在?人不断地问天,也问自己的。

这样的反思就接近了席勒所界定的“灵性"观念。席勒认为,灵性乃是超越思想观念之外的,“一种了解原初现象或意义概念的特殊能力,且具有一种为善、为爱、为悔罪与虔敬而有的特殊情感和意志能力……人的灵性能超越它自身,将整个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宇宙,连同它自身,都当成它认识的对象。"

海德格尔则以“超越观念"的概念,进一步揭示了人的灵性。

人的灵性在于他能够把天地万物以及他自己,都作为认识的对象,并且,能够不断地超越。这样,人的灵性就使人面对一个严峻的处境:要么,它就在人与宇宙之外找到一个超越人与宇宙,并且支撑着人与宇宙的根。也就是,找到一个不可被超越的绝对者,从而为人与宇宙确定意义;要么,它就面对一个看不到底的深渊,那深渊中写着:没有意义,一点意义也没有。

据说,罗素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你假定有一位上帝,否则,探讨人生目的是毫无意义的。这句话在理论上是诚实的。也正因为排除了上帝,所以,无神论不可能提出人生意义的问题,或者说,它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从一个没有意义的物质中,无论怎么进化,也产生不出来意义。

相關訊息
網上主日學: 哥林多前書2:8-11
幫助學生复課,教會助一臂之力
身心靈醫治的四十天禱告 (32) : 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
谭工专栏: 企業的員工等級評分制
《2006年9月9--15日網上崇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