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釋經講道學(第十二講)

張子華牧師
11/17/2004


組織救贖講章原則(二)



  1. 這段經文有什麼意義?

  2. 我如何知道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這樣?

  3. 作者寫這段經文,他最大的關心是什麼?
    1. 作者的目的—聖靈默示他寫這段經文是為什麼目的
    2. 例﹕約二13—17—耶穌非常愛上帝的殿
      太四1—11—耶穌出來事奉前必須面對試探。我們事奉上帝的人也不能逃避這些試探。
      啟三20—屬於主的信徒信主以後沒有把生命的主權交給主。
    3. 禱告,默想,明白上帝的心意
      到此為止,我們可能已經有了一篇講章


  4. 我們和當時的作者,以及接受者,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1. 要相信,聖經適合每一個時代,每一個處境
    2. 我們從自己開始,看見我自己的失落點—先對自己講,才對別人講
    3. 例﹕大衛的犯罪,他的罪惡感—我們有什麼共同點?
      多馬的疑心—我是否對很多事情,特別是耶穌,有很多懷疑?
      彼得三次否認主—我們並不比彼得好。我們在自己的生活裡,曾否多次否認主?
    4. 好的講道就是從這一段經文看見自己的失落,然後回應神對我們的救贖。若我們經歷過,並得勝了。我們可以講這篇道。若我們正在學習,我們也可以講。但態度是和弟兄姐妹一起學習。若我們完全沒有學,沒有這個經歷,我們暫時不要講這一篇道。


  5. 我們應該如何去回應聖經的真理?
    1. 這段經文和我有什麼關係?我現在的景況是什麼?
    2. 我如何需要這段經文?
    3. 為何我需要這段經文?
    4. 這段經文對我有什麼特別的用處?
    5. 例﹕瑪三8—10—我有否十一奉獻?我有否經歷上帝賜福給我甚至無處可容?

  6. 我們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傳達內容和應用。